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航校故事(八)——新中国滑翔运动开展的起因

网站首页    航校动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航校故事(八)——新中国滑翔运动开展的起因

       滑翔是无动力航空器在空中飞行统称,滑翔运动属于航空运动竞赛项目,多指滑翔机空中飞行运动。新中国滑翔运动的开展应得益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远见卓识,在他们的亲切关怀下得到了正式创立和发展,滑翔运动创建为国家培养出大批空军后备人员,为壮大我国空军力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远见卓识独辟蹊径

       建国伊始,新中国面临着很多困难和严峻考验。军事上,国民党还有上百万军队在负隅顽抗。经济上,面对十分落后的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国际上,美国拒绝承认并竭力阻挠其他国家承认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的政策,妄图扼杀新中国。1950年美国出兵侵略朝鲜直接威胁我边境安全,其野心就是威慑中国,让中国时刻处于他的威胁下,迫使中国屈服与帝国主义的铁蹄下!党和国家领导人深切感受到加强国防安全增强航空兵力量对国家国防安全的巨大作用。朱德总司令在空军召开的参谋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要开展滑翔活动,来启发人民对航空事业的兴趣,要知道,普遍发展体育运动,对健全空军人员的体格和发展他们的机敏性等方面,有很大作用”。1951年1月18日,国家副主席刘少奇写信给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及空军领导,指示要在我国建立类似苏联航空化学协会(后称苏联支援陆海空军志愿协会)的组织。信中说:“关于训练航空员、坦克手及其他军事技术人员问题,我记得苏联曾经有过全国性航空化学协会这种作为民间一般训练的组织。不知这种经验如何?我曾听斯大林说过:工人在工厂中,工余时学过航空的,在航空学校训练时,可减少学习时间几个月。为了训练大量的航空人员及其他人员,请你们和苏联同志考虑一下,在工厂、学校、机关中普遍组织一种学习组织的问题。在中国是否可组织类似航空化学协会的组织?” 1951年初,团中央专门派出访苏代表团,参观学习了苏联支援陆海空军志愿协会的工作。

       同年7月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和青年团中央联合召开会议,并建议建立“中央国防俱乐部”。根据我国目前一穷二白的国情,国家号召在人民群众中培养具有一定军事知识与技能水平的国防力量后备军,开展广泛的国防体育运动。通过开展业余群众性的滑翔运动训练,不仅可以极大地缩短空军飞行员的培训时间、降低淘汰率、节约器材和经费,提升飞行员对飞行技术的掌握,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起到为空军培养后备力量、解决空军飞行员来源难题的重要作用。

初创伊始克勤致俭

       1952年6月24日,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在原团中央军事体育部的基础上,借鉴前苏联“全苏支援陆海空军志愿协会”(简称“支协”) 经验,正式成立了中央国防体育俱乐部。(1956年11月1日改称中国人民国防体育协会),具体筹建、组织滑翔运动等国防体育项目的开展工作。同年9月,以王凡为组长的五名空军转业干部组成了滑翔工作组,滑翔工作组的主要任务是做好相关的物质准备,并试办一个短期训练班,积累经验,为开展滑翔运动打好基础。他们的工作条件异常艰难,既没有经验,又没有经费,他们收集到日本遗留下的一架已破烂不堪的“文部省式”初级滑翔机,经修复,于1952年底至1953年初在北京天坛军事体育场用汽车牵引进行试飞和表演,贺龙和空军领导同志观看了表演,并表示赞扬和鼓励。贺龙副总理说:“通过滑翔输送和储备飞行人员,对空军是基本建设,既是进攻力量,又是防御力量,一定要搞好,不能当儿戏。象我们这样大的国家,每天至少要有1000架滑翔机在天上飞。”  

       1953年5月,根据贺龙副总理的指示,航空工业局所属四一一厂,修复了四架德国“狄更生式”初级滑翔机和两架“大公报号”高级滑翔机。中央国防体育俱乐部根据中央指示,将滑翔工作组从北京迁往成都太平寺机场,正式开展滑翔运动的试点工作。暑假期间从成都市各中学挑选了20名学生,举办了新中国第一期橡筋弹射滑翔训练班。在训练科目上,理论方面主要是使学员初步了解和掌握 航空基本理论知识,如飞行理论、操纵方法、滑翔机构造、滑翔机维护、气象常识等;驾驶技术方面主要是橡筋弹射滑翔和汽车牵引滑翔,掌握初级教练机滑翔高度在10米以下的直线滑翔飞行。滑翔运动得到了很好的宣传和普及,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1954年10月,中央国防体育俱乐部从北京、上海、山东等省市招收了20多名专业学员,加上一批空军转业干部,年底全站有职工60余人,成都滑翔站工作由站长王凡负责,又从空军调来了副站长王勃,成都滑翔站正式成立。

       滑翔运动在老一辈国家领导人关怀下,在中央国防体育俱乐部滑翔工作组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新中国的滑翔运动就此拉开序幕。

方兴未艾初具规模

       为进一步推进滑翔运动的开展,根据政务院1954年7月13日(政财司字第69号)文件批复,“通过《中波技术科学合作协定》(第1123号)决议,根据波兰先进的滑翔运动经验,协助我国建立一所滑翔学校和一座滑翔机制造厂,为我国滑翔专业打下初步基础,并进一步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我国全套引进了当时滑翔技术发达的波兰人民共和国的人才、设备和技术,波兰方面也保证在1955年年内完成对我国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共同草拟了1955-1957年滑翔运动初步开展计划。1955年1月28日,中央国防体育俱乐部呈报政务院。2月22日,政务院批复同意了这个计划。但由于成都夏秋之交雨量偏多,且雾大、能见度低,实际操作训练总是被搁浅,真正能训练的日程并不多,波兰专家认为在成都这样的气候条件下不能完成预定任务,所以渐渐地不再看好这里。根据波兰专家的建议,选择了河北省张家口榆林机场(包括姚家庄机场)为中央国防体育俱乐部滑翔学校的校址。它成为新中国第一所滑翔学校(后搬迁至安阳)。

 

波兰专家指导滑翔训练。

 

图为波兰专家、滑翔一级教练普什耶姆斯基正在指导滑翔学员张维忠进行地面吊架练习。

 

       1955年4月撤消成都滑翔站,全站人员迁往张家口。1955年6月12日,在人员、经费、场地、器材等方面基本就绪后,滑翔学校举行了开学典礼(这一天滑翔学校定为校庆日)。张家口地区党政军领导和群众1000多人参加大会,中央国防体育俱乐部副主任赵钧一和波兰驻中国大使(代办)在会上讲话,校长张有道致开幕词,会后波兰专家进行了滑翔飞行表演。

 

校长张有道在开学典礼大会上致开幕词。

 

1956年10月,《国防体育画册》刊载图文介绍滑翔学校的发展。图为“滑翔学校的一年”。

 

图为建校初期我校正在准备进行滑翔飞行训练的场面。

 

我校从1955年起开始在张家口榆林机场开展初级业余滑翔培训。

图为国产“解放-5”型初级滑翔机准备用绞盘车牵引起飞。

 

       1955年6月至11月,在波兰专家的帮助指导下,进行了我国第一期专业滑翔训练。他们来自各省市的中学,由各个学校推荐的品学兼优的学生组成, 一共83人。尽管当时他们对滑翔知识知之甚少,稚嫩的脸上还充满着迷惑,有的甚至连滑翔究竟是什么还搞不清楚,但他们心里清楚地知道,自己所肩负的重任,他们不仅将成为新中国第一批滑翔员,而且要成为延续我国滑翔运动的教练员。

 

1955年5月从北京、天津、上海、沈阳、青岛、武汉等六个城市的高中二年级学生中,招收了68名滑翔学员。

图为我校创建初期滑翔学员准备训练的场面。

 

1955年6月至10月,第一期滑翔训练学员83人,一、二、三班各23人,四班14人。

图为我校第一期毕业的滑翔学员,分赴各省市前的合影。

 

       艰苦的滑翔训练在紧张有序中开始了,他们经过绞盘车牵引初、中、高级滑翔机及飞机牵引高级滑翔机训练。毫无疑问,竞争是激烈的。经过几个月的训练,大部分人员被淘汰。其中,一部分人是由于胆子小,另一部分人则是由于身体原因而停飞。最终毕业学员47名。其中40人获得了三级教练员称号,7人获得二级教练员称号。

       1955年年底,大部分波兰专家撤离回国,我国第一批滑翔员也日渐成熟,24名地勤学员也进行了滑翔机维护、绞盘车收索机训练,取得了单独维护滑翔机和实施牵引的权力。由于训练了一批滑翔空、地勤干部,1956年滑翔运动开始向全国发展。中央国防体育俱乐部决定:分出部分人员分别被派往全国各地筹建航空俱乐部,毅然地承担起我国滑翔运动教育培训的职责。从此,滑翔运动在中国大地上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

鹏程万里大展宏图

       1956年起,我国的航空体育运动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全国多数省、市、自治区 陆续建立起航空俱乐部,对飞行干部的 需求不断增加。1956年滑翔学校在张家口榆林机场进行了大规模的训练。第一、二期学员在完成二级滑翔员科目的基础上进行了“雅克-l8”飞机科目的训练。

       1956年2月,遵照贺龙副总理指示,抽调9名滑翔员组成了“五一”滑翔受阅队。经过短期集训,1956年5月1日10时,他们以整齐的飞机编队从1500米高度顺利地通过天安门广场上空,当九架高级滑翔机,以双横队跟进的队形通过天安门上空时,毛主席、党中央领导和游行群众频频向空中招手,整个会场一片欢腾。滑翔机天安门空中受阅,在我国滑翔史上还是第一次,是我国滑翔史上的壮举。

 

图为1952年8月,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航空表演时的情景。

 

图为1959年5月8日,朱德委员长、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第一届全军运动会上观看航空表演。

 

       4月从跳伞队转来9名北京、天津等地的女学员进行滑翔飞行训练,年底8名学员二级滑翔毕业,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女滑翔员。

 

1956年滑翔学校在张家口榆林机场进行了大规模的训练。图为新中国第一批女滑翔员(左起)

于泽华、朱嘉珍、赖亚珍、朱秀芳、武文清、柴寿茹、富珠珍、张一蓉、陈秀兰(班长),在完成二级滑翔科目训练后的合影。

 

       4月29日,从第一批滑翔员中选派了8名滑翔员赴波兰进行深造。队长郑茂伦,成员徐国安、孙克进、吴英诚、席起健、郑岳峰、宋汉栋、牛振荣。他们在波兰里森高德等机场进行了翱翔训练,全体人员都达到了银质证章训练标准。郑岳峰首创直线飞行270公里国家纪录。当年12月底全体人员回国。他们这些人以后都成了中国滑翔界的重量级人物,为中国滑翔运动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滑翔学校山坡弹射高级滑翔机试飞成功后,贺龙副总理(兼国家体委主任)接见飞行员孙克进。

 

       全国多数省市、自治区 陆续建立起航空俱乐部,到1960年,我国各省市、自治区航空俱乐部已达到85个,拥有大批滑翔教练员队伍及机务专业人员队伍。形成了新中国滑翔运动大发展大普及的鼎盛时期。

 

1965年国产“解放-5”型双座初级滑翔机在山区进行飞行训练。

 

中国人民航空运动协会于1964年8月27日在北京成立,这是我国航空运动史上的一件大事。

图为贺龙副总理接见中国人民航空运动协会成立大会代表时的合影。

 

       中国滑翔运动,从1951年初创到1980年止为空军、海军和民航累计代训过10000余名飞行员,代训学员毕业后绝大部分都成为空军的飞行骨干,为我国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做出过重大贡献。试飞英雄王冠阳是最具代表的人物,他是1958年我校代训的学员,他多次完成重要的试飞任务。在1977年6月19日的一次试飞任务中,喷气式飞机8000米空中停车,为了保全试飞仪器及数据和人民财产的安全,他放弃了跳伞,身负重伤驾机滑翔迫降成功。喷气式飞机野外迫降成功在世界飞行史上也是罕见的,军委授予王冠阳“雷锋式飞行员”光荣称号。

 

试飞英雄王冠阳

 

       但是,由于1980年空军体制改革,不再从航空运动学校进行滑翔训练,滑翔运动主要任务转为竞技比赛,为国家体育总局主管(原国家体委),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滑翔运动在国际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接近了国际水平。然而滑翔运动属非奥运项目,滑翔运动由于经费紧张,空域审批手续繁琐等问题,渐渐的停止了训练,退出了人们的视野,往日的辉煌已成过去。

       当前,我国的航空体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发展是硬道理。滑翔运动作为航空体育的组成部分,同样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的属性,充分体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体育工作的根本目的,促进群众体育热情进一步高涨、体育知识、航空知识得到进一步普及。滑翔运动进一步发展,正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体现,从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来看,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只有坚持“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才能促进体育自身的协调发展,也才能更好地服务和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2020年5月6日 16:55
浏览量:0

分享到